政企學界合力 共話科創光照“雙碳”之路
發布時間:2022/8/31 13:49:23編輯:Ma Liang
已有787人關注
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陸敏在致辭中表示,雙創新“碳”途,這個主題里“碳”有兩層理解內涵:“碳”代表綠色低碳,呼應今年浦江創新論壇“低碳:全球創新新使命”這一主題;另一層含義里“碳”還可以諧音成平坦的“坦”。為創新創業者提供政策服務,讓他們的創業一路坦途,這是科技工作者長期以來所堅持的信念。連續舉辦11年的“創·在上海”國際創新創業大賽,已成為推動雙創戰略、促進科技成果創業孵化的重要平臺。

中國工程院院士、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黃震在演講中指出,在“雙碳”國家戰略下,中國能源結構將發生一系列變革:新能源將從補充能源走向主體能源,可再生燃料將與零碳電力形成二次能源脫碳的重要組合,再電氣化將成為碳中和的重要路徑。“碳中和既是挑戰更是機遇,將引發數百萬億元的投資與產業機遇,催生一批新技術、新行業和新商業模式。誰在低碳技術創新中領先,誰就是新賽道上的領跑者。”黃震說。
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主任賈敬敦表示,科技雙創是高質量、綠色低碳發展的“定盤星”,是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、支撐綠色低碳產業發展的“壓艙石”,科技雙創標準化、專業化載體是綠色低碳科技企業育成的“穩定器”。要做好科技雙創支撐碳達峰碳中和、綠色低碳發展,需要做好發展理念、技術創新、要素資源、服務體系、科技金融政策支持、國際合作六大方面的重點任務。
在萬科集團創始人、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王石看來,低碳創業不是彎道超車,而是換賽道,可謂機遇巨大,他認為低碳技術孕育著數百萬億元的國內市場,估計是在400萬億元以上。“2020年9月,中國向世界作出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30年前達到峰值,在2060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。我聽到這個消息的瞬間,決定再次創業,做‘碳中和社區’。”王石說。他選擇的“碳中和社區”項目利用“虛擬電廠”技術,通過能源互聯網連在一起,可構成一個融辦公、學習、居住、休閑和運動于一體的“碳中和社區”。據介紹,“虛擬電廠”是通過信息通信技術和軟件,實現分布式供能的電力系統,可以為配電網和輸電網提供管理和輔助服務。
碳中和是一個需要長期投入的社會議題,也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才能實現。圓桌論壇環節,上海交通大學未來產業母基金投資委員會委員丁鋼、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副行長高文、風氫揚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軍瑞、中核同創(上海)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時運福、中國寶武寶地創新中心總裁胡翊五位嘉賓圍繞“乘綠色東風”“助科技創新”“耕未來‘碳’途”三個關鍵詞,聚焦“雙創”與“雙碳”的深度結合,發揮大中小企業的融合效應,探討企業發展的環境、金融、產業等創新變革的挑戰與機遇。

在上海市科委的指導下,由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發起的“上海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”服務聯盟在論壇上正式成立。這是貫徹落實國家《關于開展“攜手行動”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(2022-2025年)的通知》,推動形成協同、高效、融合、順暢的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生態的重要舉措。據悉,聯盟首批發起單位包含大企業/大企業創新中心、科技型中小企業、科技創新創業載體、科技服務機構、投融資機構等近40家,以促進大中小企業創新鏈、產業鏈、供應鏈、數據鏈、資金鏈、服務鏈、人才鏈全面融通為目標,形成圍繞技術和產業鏈的供需對接平臺,著力構建大中小企業相互依存、相互促進的企業發展生態。
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主任黃麗宏表示,近年來,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通過強化“創•在上海”的服務功能,積極探索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生態和服務體系。目前,創業中心已經與十余家大企業展開合作,聚焦生物醫藥、人工智能、先進制造、綠色低碳等戰略新興行業,融通對接服務覆蓋中小企業1000余家,取得了初步的融通合作成果。未來,聯盟的工作將重點圍繞大中小企業融通需求,優化科技支持服務手段,持續賦能小微企業,探索一批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的范式,推動科技服務業新賽道發展。與此同時,著力打通三條“鏈”,即以創新引領,加速構建融通創新鏈;以“創•在上海”為支撐,拓展多層次的融通服務鏈;以金融為紐帶,優化融通資金鏈。
論壇上,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和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聯合發布了“2022上海高新技術企業創新投入百強榜”。據悉,上海全市高新技術企業中共有65家高企成功登陸科創板,占到上?苿摪迳鲜衅髽I總量的91.9%。這表明,在關鍵指標凸顯科創“底色”的新生板塊中,具備研發“引擎”、專利“肌肉”、人才“大腦”三大特征的高新技術企業得到了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與青睞。
微信號:ayiwangapp17
(來源: 科技日報 )
標簽:利昂二氧化碳氣腹機,電力系統絕緣油檢測專用色譜儀,液化二氧化碳流量計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