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首條跨海高鐵來了!1小時生態圈背后是530公里的綠色堅守
發布時間:2022/9/1 10:07:27編輯:Ma Liang
已有793人關注
沒錯,福州到廈門真的只要1小時了。
想當初,福廈高鐵由于要經過福建省東南沿海地區,沿線經濟發達,人口密集,自然生態環境良好,沿線分布有自然保護區、風景名勝區、森林公園、飲用水源保護區,居民住宅、學校、醫院等敏感點眾多,所以關于生態環境保護的考量貫穿了全程,也成為公眾非常關心的問題。

2016年,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完成了《新建鐵路福州至廈門客運專線環境影響報告書》,同年獲得了福建省環保廳的批復,2017年先行工程正式開工。
縱觀福廈高鐵的環評,洋洋灑灑數十頁,對各種情況都有應對措施,也實屬用心。報告表示,工程實施可能存在的主要環境影響包括橋梁隧道建設、路塹開挖等工程造成的地表植物破壞,水土流失,施工揚塵,噪聲,建筑垃圾,施工廢水處理等等,而施工后造成的主要環境影響為噪聲振動,電氣化鐵路對沿線無線電視收視,主變電所工頻電磁場,以及各路段、車站產生的生活污水和垃圾等影響。
報告中也細數了保護措施,比如設置聲屏障,對振動超80dB的敏感點采取功能置換措施,對于永久占用地和臨時占地的表層土予以收集保存,施工結束后復耕或及時恢復綠化,嚴謹土方石料覆壓周邊植被,機械和車輛清洗機維修廢水經處理后達標回用于施工場地降塵,運營后的污水經處理后排入市政管網,嚴格確保飲用水源安全,不新建鍋爐,采用電力機車牽引,垃圾定點收集和及時清運交由當地環衛部門統一處理等等。

近年來,我國一直在推動交通運輸的低碳節能,“公轉鐵”、“公轉水”都是較為提倡的方式。因為與公路運輸相比,鐵路和水路運輸都是更綠色低碳和環保的方式。公開數據顯示,鐵路每億噸貨運量可比公路減少270萬噸左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。當然,交通運輸的大頭還是在物資以及貨物運輸上的,不過道理都是相通的,只不過在綠色出行上不管是哪種交通工具,都比私家車出行要更低碳環保一些。
說回鐵路,其占據運輸的低碳優勢,同時也非常注重施工和運營方面的環境影響。從始至終,生態選址,環保設計,對生態敏感區和脆弱區能繞則繞,依法落沿線生態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措施,推進鐵路綠化工作,另外清潔能源利用,環境監督管理這些也都是常用的措施。

此外,推行節能環保材料和節能環保設備的使用也至關重要。比如在鐵路站應用地源熱泵,青藏鐵路沿線用了HDPE高密度聚乙烯固沙網,格庫鐵路橋墩用的膨潤土造漿護壁,施工場地配備霧炮車,以及在智能化、自動化浪潮下,智控系統的內嵌也成為鐵路運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在節能降耗方面有著出色的表現。
微信號:ayiwangapp17
(來源: 環保在線 )
標簽:施工揚塵檢測系統,工頻電磁場強度測試儀,二氧化碳測定儀
相關新聞